走进档案世界,点亮育人初心 ——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党支部开展“追寻档案记忆,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时间:2025-06-11 作者:奉冬妹 来源: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总支部委员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增强党员的档案保护意识与历史责任感,6月9日,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开展了“追寻档案记忆,践行初心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本次活动坚持节俭务实、内容充实的原则,通过参观中国共产党人的档案展、刘三姐文化档案展和档案修复体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党员从档案中汲取信仰力量、厚植文化自信、感悟使命担当,推动党建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

党员教师代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前合影

活动伊始,党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档案展”。泛黄的家书、珍贵的手稿,串联起革命先辈的家国故事。透过字里行间,大家深切感受到舍小家为大家的担当,体悟到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所强调的廉洁自律与严以修身要求,深受感动。 “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家风,朴素却有力量,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最质朴的诠释。”一位党员参观后感慨,革命先辈们以廉洁家风筑牢信仰根基,为新时代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弘扬清正廉洁之风树立了标杆。

党员教师在“家风档案展”前合影留念

党员们认真聆听革命先辈的先进家风事迹

在“民族瑰宝 千年记忆——刘三姐文化档案展”中,党员们沉浸式体验了广西本土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起源传说到文化传播,从古老传唱到新时代创新,展览用丰富的档案资料展现了刘三姐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党员们驻足观看,认真聆听,深感文化的魅力与民族的智慧。“我们肩负着传承文化、育人铸魂的使命。”一位党员表示,作为高校教师,更应把本土民族文化资源融入课堂,讲好广西故事、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家国情怀。

在档案修复体验区,党员们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动手实践,亲身感受“修旧如旧”的匠心技艺。从清洁纸张、修补破损到重新装帧,每一道工序都需全神贯注、细致入微。“一页档案,一段记忆。修复的不仅是纸张,更是历史的温度。”一位参与教师如是说。通过实践,党员们更加直观地体会到档案修复工作的价值,也更加明白,保护好历史文献,是一项沉静却有力量的使命。这份敬畏历史、尊重文化的情怀,将伴随他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心中。

党员们亲手参与档案修复体验活动(摄影:戴璐瑶老师)

档案不语,却见信仰之光。此次主题党日活动形式简朴、组织有序、内容扎实,是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坚定初心、锤炼党性的教育实践,更是教师党支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建引领育人的生动实践。党员教师们在档案中回望初心、汲取力量,进一步坚定了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未来,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教师党支部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深度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引领广大党员教师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实的育人举措,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把课堂建设为弘扬红色基因、赓续文化血脉的重要阵地,在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中书写高校党建工作的崭新篇章。

 

 

一审:黄梓岚 二审:黄琦蔚 三审:梁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