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柬埔寨语架起应急合作的桥梁

时间:2025-11-24 作者: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学生 黄湘 来源: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柬埔寨语系

十一月的南宁,东盟各国旗帜与中国国旗在国际会展中心交相辉映。作为一名柬埔寨语专业的大二学生,我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与两位同学一起踏进了这场为期五天的东盟应急管理合作交流活动现场。我们紧握着精心准备的术语手册,心中默念着“以语言为桥,促跨境协作”的初心,开启了这段意义非凡的志愿服务之旅。

活动筹备期间,我们将课堂所学倾注于字斟句酌的翻译工作中。在整理“灾害预警”“物资转运”“医疗救援”等专业术语时,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原来这些看似枯燥的词汇,在应急合作中承载着如此沉重的分量。每一个术语的准确与否,都可能关系到救援行动的效率,甚至关乎生命。这份责任感让我们反复审校、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应急场景模拟培训中,当我第一次用柬埔寨语流畅地说出“请跟我来,这里是各种不同救援场景,您可以体验”时,那种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沟通能力的成就感,让我对专业学习有了全新的认识。

活动现场,我全程陪伴在柬埔寨代表团身边。在应急救援装备展示区,当我用柬埔寨语向他们详细介绍中国救援设备时,看到他们从最初的好奇到频频点头认可,再到主动询问更多细节,我的内心充满了喜悦。那一刻,我深切体会到——我们不仅仅是翻译,更是沟通的桥梁,是信任的传递者。特别是当柬埔寨代表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的讲解”时,眼眶不禁湿润,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我对柬埔寨语专业的理解。曾经,它只是课本上的字母和语法;现在,它是连接两国应急管理合作的纽带,是传递友谊与希望的载体。我亲眼见证着“手拉手”活动如何超越地理界限,将中柬这两个千年友好的邻邦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看到双方代表在会谈中因我们的准确翻译而达成共识时,我明白了什么是“友好关系的具象化”——它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合作协议中,更流淌在我们每一次真诚的沟通里。

五天的志愿服务转瞬即逝,但留给我的思考和成长却无比深远。这次经历不仅让我在实践中提升了柬埔寨语口译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小语种在跨境应急合作中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柬埔寨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将继续深耕语言功底,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期待未来能成为中柬应急管理合作的坚实桥梁,用实际行动为构建区域安全治理体系贡献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