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泰国留学记:在美食、民俗与自然里触摸鲜活的泰文化

时间:2025-11-21 作者: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学生 潘芳芳 来源: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泰语系

作为一名在泰国留学的学生,当课堂里的理论遇上亲手触摸的体验,把“泰国文化”从文字变成了可触、可尝、可感的日常。我终于懂了:留学的成长,是书本里的专业认知与实践中的鲜活感知,在泰式烟火与风光里慢慢织在一起。

厨房课堂:把泰式美味刻进指尖

美食实践课是最治愈的“文化入门”: 蔬果雕刻,跟着泰国老师学用番茄雕玫瑰、拿苹果哈密瓜拼花型,一刀一刻里,才懂泰餐“以食为艺”的细腻——原来普通食材也能变成餐桌的艺术品。

 咖喱鸡腿面,熬煮椰香咖喱酱时满教室的香气,搭配宽面拌匀后的酸辣鲜爽,亲手做出的东北部特色菜,比餐厅里的味道多了份“我懂它”的踏实。

小碗蒸糕,跟着泰国文化课老师去本地水上市场学做蒸糕,看面浆在蒸笼里慢慢变得软糯清甜,才算摸透了泰国街头点心的“烟火密码”。

民俗现场:在仪式里接住泰式温柔

恰逢特色民俗节点,课程成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迎荷花仪式,老师教我们用荷叶荷花扎花束,折叠叶片的时候,听她讲“迎荷花是祈愿洁净与美好”的寓意,手里的花突然成了能传递祝福的小载体。

水灯节,在水灯节前夕,我们学芭用蕉叶折水灯,插香烛、彩花,等自己做的灯漂在河面时,看着烛火和岸边的灯串晃成一片暖光,才算真的懂了这个节日的浪漫。

户外研学:让风光变成活的教材

课堂不止在教室,自然与海滨都是鲜活的课本:海洋馆研学,站在巨型水族缸前看鱼群游过,听老师讲海洋生态的知识,“保护生物多样性”不再是知识点,是眼前这群小鱼带来的直观触动。

 滨海实践课,椰林沙滩上,旅游课老师指着遮阳伞和海岸线,讲滨海旅游的开发思路,海风裹着椰香吹过来时,课本里的“旅游资源”突然有了画面感。

这趟留学里的实践课,是课本理论的“落地键”——它没让我放下专业知识,反而让那些文字有了味道、温度与画面。原来留学的成长,是课堂里啃下的理论,和实践中摸到的烟火、接触的民俗、看到的景色,在同一个认知里慢慢相融:理论帮我看懂文化的逻辑,实践让我触到文化的温度,两者凑在一起,才是留学真正的收获。